“会意人生”面对面之一 :
付细军,2000届betway必威员工,现为致同会计师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广州分所合伙人。广东省财政厅注册会计师行业(第一期 )领军人才班班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员工理事会副会长,财政部全国会计高端人才。
成为专业审计人,需要自我唤醒
Q: 事务所一直有财会届黄埔军校的说法,很多前辈的职业规划都是毕业先去事务所历练几年,然后跳到企业担任中层管理者。请问现在的就业形势下,您还建议我们这样规划职业路径吗?
A: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对于财会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一份工作依旧是很有竞争力的职业规划路径。同学们初入职场的阶段是最具可塑性的。从职业成长性来看,企业的工作分工相对精细化且流程化,我们可能会在一个业务的小环节中扮演“螺丝钉”的角色,一项工作需要重复很久才有机会转岗。业务高度精细化,需要处理的事务自然也相对简单明了,对于个人来说,很容易提前进入舒适区。待在舒适区里就意味着同学们失去了更多成长的机会。成长和舒适是无法兼得的。
在会计师事务所,同学们的成长路径相对明确:审计员阶段熟悉各个科目审计内容;经理阶段兼顾项目和团队管理,学会独立考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于个人来说,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环境和明确的工作要求是很有压力的。但高压和历练之下,我们收获的是高度自律的职业素养和专业领域的宏观视野。
Q: 目前纯事务所背景的人才在企业里找到满意岗位的概率比之前要降低一些了,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A: 这种现象需要具体分析。对中层以下岗位,目前纯审计背景人士确实会比较难在企业找到满意的岗位。但财会专业高级人才市场目前仍是供不应求,企业招聘时会更多考虑资本市场经验,这时审计背景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IPO业务中涉及到的IPO辅导、申报、答交易所问询等工作是一个庞杂而专业的体系,这些工作经验非常宝贵且稀缺。换而言之,当我们拥有了丰富IPO或上市公司审计经历之后,个人的市场价值就是不可替代的了。
Q: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可以从哪些角度培养自己的职业判断呢?
A: 这是个挺好的问题。从审计工作的角度来看,我们最想要的是具备思辨能力、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的同事,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些品质通常只能通过面试来考查。在这一点上,有过实习经验的同学在面试时具有优势。现在业界经常讨论大学教学和实务工作的脱节问题,在我看来,实习就是一个帮助同学们衔接理论和实践的好途径。一方面实习生的工作相对简单、基础,试错成本较低,同学们可以没有负担地探索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当我们带着疑惑和思考参与实务工作时,课本上的知识会慢慢落到实处,真正内化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这是实习对同学们思维的提升,这也是为什么在大项目里实习过的同学,他们的框架思维和工作能力会更强。不断反思,在琐碎的细节里找到理论与实务的链接,这是养成职业判断的第一步。
除了实习,平时也可以关注证监会发布的行政处罚案例,在逻辑严密、字斟句酌的案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财会专业知识在实务中是如何被运用,专业人士又是如何抽丝剥茧和维护市场秩序的。案例感受多了,同学们的职业判断就会慢慢形成。
“社恐”脱敏,就是在害怕出丑中做到极致
Q:有效沟通是一个持续锻炼才能习得的技能,这要求我们不断地向外社交寻求沟通的机会,但很多同学对社交存在一定的恐惧,请问师兄当时是怎么克服社交恐惧的呢?
A:社恐是大多数财会专业员工的“特征”,我刚毕业时也不愿意过多跟大家沟通,有些东西能够用邮件和微信线上沟通,即便是效率低也尽量避免线下沟通。然而,社恐是可以通过充足的准备和不断的“出丑”去克服的,举一个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2015年我参加财政部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选拔,和同学们一样,职场上的选拔也是要做Pre,我们需要通过笔试、现场中英文问答两个环节完成选拔,与我一起的候选者都是业界精英,刚拿到选拔通知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害怕和这些人同台竞争,我要是发挥得不好就会出大丑了,害怕出丑的情绪一直不散。
后来我思来想去,想着如果我不行,其他人又能比我强到哪里呢,反复练习之后总不会再出丑了吧?于是我强迫自己早早模拟问题并准备好稿子,反复背诵练习。脱稿的第一遍练习很生硬,第十遍练习有点卡壳,到了第五十遍、第一百遍,虽然还是在背稿,但别人看起来就觉得我是即兴发挥了,看起来很自然了,当然也就不用担心社恐了。这就是我们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状态。用时兴的话来讲,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所有人在戏台上唱戏,只要愿意下工夫,就能从NPC(Non-Player Character)唱成戏里的主角。
图文:叶婷婷
编辑:彭洁珊
初审:邹宇
复审:彭洁珊
终审:李海琳